11月26日15時,在重慶國際郵件互換局鐵路口岸中心,一個來自德國郵政法蘭克福處理中心的郵包,經歷1萬多公里的長途旅行后出現在記者面前。經過海關查驗、分發(fā)處理等程序之后,這些郵件將被及時送達收件人手中。這標志著中歐班列(渝新歐)首次郵件進口測試圓滿成功。
“中歐班列運郵件物流成本更低,與航空運輸相比可以降低三分之一成本?!敝袊]政集團公司國際合作部國際網路處副處長姜延釗介紹,“常態(tài)化運行后,郵件從德國到重慶僅需14天?!?/span>
2017年10月以來,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已通過中歐班列(重慶)共計發(fā)運48個郵包集裝箱,共發(fā)運中歐班列(重慶)鐵路小包79萬件,總重量約240噸,貨值約1150萬美元。
2017年11月,中歐班列(重慶)已經實現出口運郵常態(tài)化運作。
“運郵測試的成功是中歐班列運郵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,將為推動中歐班列進口郵件測試和常態(tài)化運作、促進雙向互通打下良好基礎?!眹亦]政局辦公室(外事司)副主任高洪濤表示。
“回程運郵測試成功,既實現了全國中歐班列進口郵件零的突破,也進一步提升了海關的物流智慧監(jiān)管水平。”重慶海關監(jiān)管通關處副處長代文利表示。海關在此次進口郵件測試中,以安全智能鎖為監(jiān)管載體,將貨物啟運信息、機檢圖像、查驗結果等數據寫入安全智能鎖,大幅提升了通關效率、節(jié)省企業(yè)通關成本。